2011年6月28日

不要讓它被遺忘 interview with Carson K. Chan

陳楷遜 邦瀚斯拍賣行 亞洲區執行董事
 
這篇訪問稿早前為某刊物撰寫的,不過最後不知何故沒有刊出。嗯,是我文筆太拙吧。既然寫了,就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好了。



沉澱而來的收藏品味

在許多人心目中,收藏鐘表極之乏味。只不過是一個表殼加三枝指針,周而復始地圍著軸心循環不息地運作,完全稱不上有趣,鐘錶收藏家更也許是上了年紀,有一番閱歷的人。

眼前的陳楷遜,才不過四十出頭,卻是資深鐘錶收藏家,他對各個鐘錶品牌的背景故事瞭如指掌,自己的收藏品,更是如數家珍,他喜歡鐘錶的程度,不是珍而重之地收藏起來,而是要配戴,今天,戴在腕上上班的,就是一枚價值四十八萬港元的Patek Philippe 5960P鉑金計時腕表,切實地流露出愛表之情。

汽車腕表論
「腕表購買回來就是要配戴,我知道自己會配戴才會買,如果將它收藏在保險庫內,就辜負了那枚腕表,甚至對腕表設計師極不尊重。就等如買了一架法拉利跑車回來,卻把它放在車房裡,不就是很浪費?」陳楷遜以汽車作比喻,全因他喜歡腕表,也是因為汽車。

1990年代初,陳楷遜在美國生活和念書,當時對賽車活動十分熱衷,甚至要求車房老闆讓他當暑期工(summer job),日間在車房幫忙維修車輛,晚間則可以自由使用車房裡的工具,改裝自己的戰車。「我可以接觸不同的汽車類型,親身研究汽車的零件,學懂欣賞機械的結構,也漸漸沉醉於機械的世界。」1997年回港發展後,因朋友的影響,令他開始了研究腕表。

「腕表和汽車都有很精密的靈件,大家都以齒輪,金屬組件和油配合一起去運作,而且腕表消耗能量的速度比汽車還要低,也更環保(因為不用加汽油),所以對腕表產生興趣。」陳楷遜笑說。

電子表啟蒙
說到他人生中收藏的第一枚腕表,絕對不是任何一款名貴款式,只不過是一枚日本電子表。那是陳爸爸送給他的禮物,當時的他只有12歲,卻想擁有爸爸的腕表,於是爸爸哄他另買一枚新的。其後父親在九龍城的一家手表店買了一枚Alba電子手表給他,讓他一直保存至今。說罷,他即從抽屜裡拿出來讓我看,臉上盡是幸福回憶,手表雖已停止運作,但仍然保留下來,稱得上是收藏腕表的啟蒙。

陳楷遜說爸爸才是一名真正收藏家,對相機和音響組合有濃厚興趣不在話下,甚至雀鳥也善於飼養,他表示年幼時父親將家裡的後園改建成一個特大的雀籠,一共飼養了超過六十隻雀鳥,在外面建起鐵絲網,小孩們就可以進內跟鳥兒接觸。因此他笑言,對物品的熱愛,全是承襲自父親。現在,不單熱愛手表,連雪茄或汽車,都是他的收藏品。

「對於收藏品,我不是胡亂購買的。我會了解物品背後的故事和它的特性,才有理由讓自己去買。」他說收藏不應以投資角度出發,若以賺錢為目的,倒不如存進銀行更實際。以升值潛力作考慮的話,收藏品只會雜亂無章。

雖然身為拍賣公司要員,但他有一套自己的收藏心得。通常人家如何賺大錢?就是由熱誠開始。他說自家收藏品的要訣在於統一性,以畫作為例,有人欣賞水墨,有人欣賞花鳥,於是便從其中一個主題去開始,像一個故事有連貫性,對某位畫家寄予欣賞,才會建立收藏的熱誠,慢慢擁有一個完整的系列,會衍生無限想像,才能體會無窮的趣味。

收藏入門
說到自己收藏腕表的要求,陳楷遜表示要跟自己現有的收藏品配合,「我現時收藏了一系列Omega出產自70年代的腕表,有一枚型號360跟Panerai的195很相似,兩者並列一起就好像兩兄弟一樣,場面有趣。」

至於想嘗試開始收藏腕表的朋友,陳楷遜提議按自己的喜好為先,甚至要「交學費」。他笑謂稱腕表收藏沒有捷徑的,不開始擁有第一枚,就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。

他解釋:「應先定下一個主題,例如具備防水功能的,計時的或每個品牌的中價表等等,再選購喜歡的表款,由第一枚開始,才摸索得到自己的收藏路。」因為有個主題系列,才會產生協同作用,而不會漫無目的地收藏。

「舉個例,當你擁有了人生的第一枚腕表,可能是人家送或者是父親送的,到你自己再去選購時,就會有個思考過程,到底自己想要運動表?手上鏈腕表?皮帶的還是鋼帶?自己就會歸納了一個答案,從思考過程沉澱出自己的品味喜好。」

他更提醒,腕表是男士飾物的一種,選擇時也要考慮自己的穿衣風格,外形和品味,若本身是一個運動型的人,配戴金表就顯得格格不入,始終個人風格與腕表有呼應作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